70后是加班狂,80后拒绝加班,90后拒绝上班;
70后吃饭愿坐在老板身边,80后不愿坐老板身边,90后认为自己是老板
这些描述可能大家都听过,实际上有主管诉苦,不知道该如何回覆来自一位90后的e-mail。
主管要求:在明天上午之前提供PPT
下属则回覆:你就给我这么点薪水,还好意思叫我加班?
90后当中也有相当优秀,自动自发的员工。这些代沟主要的原因来自对彼此的不了解。主管不了解90后,90后也不了解80后之前的世代,但这个困难我们必须解决,因为我们企业需要不断地注入这些90后、95后甚至于00后的新血液,才可以永续经营。
根据青年报(Youthology)的分析,迄今为止,所有关于90 后的讨论,都毫无例外的聚焦在一个词自我。这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意识和感知最为强烈的一群年轻 人。只有这群人,才会全面拒绝各种集体标签和比较干净地用一句我就是我来开启和 结束对话。 而外界关于 90 后这样全新自我的看法也判若云泥。脑残,不靠谱,自私,拜金,实 用主义,享乐主义,性开放。或是多元,行动 力强,善良,有创造力,理性。其实,这仍然像极了当年外界对 80 后的评价。当年的 80 后的小皇帝,对于主流社会,也是极为自我 的另外一种人。
在同样的年龄阶段,90 后拥有比 80 后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实现的使命感。他们深刻地感知了风险,以至于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全面转向[以当下而不是未来为基础],围绕日常生活构建和守护个体小世界。他们向往能够[以品质生活定义安全感、以兴趣界定自我的深度]以独而不孤界定个体归属,以善良微光影响社会。这种来自 90 后年轻个体对自我日常生活 世界建立和守护的全面诉求,标志着中国社会 的个体化进程到了新的阶段。
所以刚刚提到的这么点薪水好意思叫我加班?是对品质生活,也就是安全感上的追求。兴趣界定自我深度则是对于可以做想做的事情的渴望。其实,大部分人,不管是70后或80后或是90后,都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。越年轻越容易受环境影响。换句话说,企业可以透过给予更强的使命感与赋权,让90后感到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,而因此喜欢上自己的工作。
但前提在于有一个清晰强烈的企业文化,就像是airbnb的HR在看人才的时候,会有两批人来面试。一批人只看能力,另一批人只看人才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。即使能力非常强,只要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人才一律不录取。唯有坚守公司的文化,员工才可以尽心尽力,就像是微软CEO的纳德拉所说的一样。